“两棵造型黄杨树,卖出20万元高价。”这笔发生在崇明区港沿镇园艺村的买卖,迅速传遍了宅前屋后。彼时是2008年。
“黄杨树种好了竟能这么值钱?!”很多村民震惊之余,也对黄杨树有了重新认识。“20万元黄杨树”的广告效应持续发酵,从此开启了园艺村“全民种黄杨”的走向小康之路。
如今,园艺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杨村”。记者在昨天举行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中了解到,目前,全村800户村民中,有85%从事黄杨、花卉种植,黄杨种植总面积达1000多亩,年产值数千万元。其中,30年以上树龄的黄杨达2万余株,最年长的“树王”超过200岁。
依靠黄杨特色产业,园艺村入围首批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通过整治人居环境、修复河道生态、重塑农宅风貌,塑造“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乡村新风貌,全民共建“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崇明案例。
品牌化建设,世界级生态岛谱写一曲“黄杨礼赞”
家有黄杨,世代栋梁。黄杨被誉为“木中君子”,更是园艺村的灵魂。黄杨树根系发达,叶片小、长势慢、适合造型,很多农户家中都种有黄杨树,熟练修剪、绑扎造型黄杨的手艺人更不在少数。
新世纪以来,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造型观赏苗木市场的兴起,造型黄杨日渐畅销。园艺村的黄杨种植大户紧紧抓住市场机遇,凭借几十年的黄杨种植和造型技术经验,形成独有的“崇派”风格,美誉度传播开来。
现年65岁的茅锦昌同黄杨树打了40年交道,家种3亩黄杨,和村里的很多人一样,依靠售卖黄杨实现致富。他终日在黄杨园里忙碌,除草、施肥、修剪枝叶,呵护着“孩子们”茁壮成长。因为园内的黄杨树都是从一棵老树上繁衍而来,他还给这个园取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名字——“子孙满堂园”。
园艺村虽因黄杨而声名远播,但其营销一直是单打独斗、各卖各家,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去年下半年,港沿镇成立协会,茅锦昌成为协会会员,听本地“土专家”讲黄杨造型技术诀窍,跟着市里和外省专家学习造型黄杨盆景制作,让他第一次感受到“有组织真好”。
港沿镇还专门搭建黄杨交易线上线下平台,并组织种植户参展盆景、园林展销会,让园艺村的黄杨交易变“提篮叫卖”“守株待兔”为“双向联结”。去年,该村通过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促成交易订单25起,累计销售额达30多万元。眼下,港沿镇已注册崇明岛黄杨商标,并申请崇明黄杨地理保护标志,着力推进“崇明黄杨”品牌化建设。
黄杨产业伸枝展叶,乡村振兴开花结果。让茅锦昌欣喜的是,黄杨作为重点推广的特色花卉,区里号召进一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推动特色花卉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为2021年崇明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添芳华。
加速发展崇明花卉产业
崇明拥有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重要任务。自取得中国花博会主办权以来,全区抢抓机遇,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花卉产业高地。
生态是最大的资源,一幅“花字诀”主导的发展蓝图清晰可见:崇明将深挖花卉生产、精深加工、家庭园艺、消费文化、会展服务等花卉产业的附加值,阔步向生产服务融合型经济发展,创新形成“花卉+全域旅游”“花卉+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示范集群,提升特色花卉产业规模和质量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应运而生,致力于打造现代化智能花卉育苗中心,总投资逾2亿元,将为花博会供应至少120种花卉。高度自动化的理念贯穿花卉播种、催芽、育苗、补苗、移栽、发货等环节,全过程都在机械流水线上完成。全面投产后,近10万平方米的育苗核心区可支持8000万株花苗同时进行生产,预计可实现年产花卉种苗2亿株、精品盆花1000万盆以上。
以此为引领,崇明国际花卉产业园、中荷现代花卉中心、东方国际花卉园三个核心园区步入规划建设进程,优尼国际鲜花港、恒大高科技花卉园、上海国际菊花生态园、兰桂骐现代农业基地、莱恩花卉种源试种基地等一批具有行业示范引领作用的项目“百花齐放”。
从夯实产业基础、完善顶层设计、推进重点项目、丰富花事活动等环节入手,崇明花卉产业正跨入到加速发展阶段。截至去年底,全区商品花卉总种植面积2.8万亩,鲜切花产量达3200多万枝,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在招商引资和扶持政策的激励下,花卉产业项目累计投资近10亿元。花卉种源、花卉应用、花卉消费在持续发展中壮大,目前已基本形成东、中、西3个花卉产业发展片区,构成了点面分布、条块结合的景象,全域可见花溪、花径、花村、花宅。(记者 史博臻)
赞助商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