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的民生叙事,贯穿于人与沙的进退,延展在持续接力的小流域治理,根植在乡村的庭前院后,耕作出文化旅游的生态底色。上半年,全区完成营造林79.8万亩,占计划任务的65.5%,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7.7万亩,退牧还草补播改良9万亩。
“变奏”在草原牧歌中
“我们看到的道路两旁的林子,有樟子松、沙柳、新疆杨等,但这里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一片沙丘。这些年,经过人工造林,植被恢复,明沙丘几乎看不到了。”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城南管理站的黄执林,见证和参与了“绿进沙退”的历程。
站在城南的一处防护林前,绿与沙之间,呈现一道泾渭分明的绿色分界线。在盐池县哈巴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可以看到宁夏荒漠化治理的微缩“窗口”。
8月上旬,行至盐池县高沙窝镇南梁村,清风习习。村道边,一位老人家站在自家枣园里浇水:“你们从哪里来的?”“银川。”“我也住在银川鼓楼附近,这几天回来避暑。”老人家名为孙叶,今年76岁。据他回忆,村里以前风沙大,小孩在放学路上如果遇上沙尘暴,容易找不到回家的路。“现在,草原又绿了,家里种了枣树,房顶上还安了光伏板,这几天回来,还是住在村里舒服。”老人笑吟吟地说。
南梁村党支部书记姬乐介绍,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等举措后,生态逐年转好,每家每户种植经果林、柠条等,还引入了特色养殖、光伏产业,村里还有十几名护林员,守护来之不易的绿色。
每年为盐池滩羊提供近4万吨饲料的柠条产业,可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截至目前,盐池县200多万亩沙化土地全部披上绿装,年扬沙天气由10年前的54次降低到9次。绿水青山引客来,2019年,盐池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7亿元。
家在绿水青山间
不久前,彭阳县第二届梯田节在金鸡坪梯田公园开幕。游客站在高处观景台,梯田花景被青山环抱,全景尽收眼底。
白阳镇阳洼流域,流淌着小流域治理之歌:山绿民富,柠条、杏、桃、松树布满山坡,成为彭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经济的样板。2017年以来,彭阳县已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100万亩,2019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00元。
8月初,隆德县陈靳乡清凉村,窑洞宾馆一房难求。“游客的车都没地方停,我们得赶快把配套设施建起来。”村党支部书记黄收成说。村里依托优质退耕还林成果,还建起了以发展林下产业为主的村级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绿水青山”增添新动能。
绿色家底,正在成为发展的核心“资产”。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塞上山川覆绿:新植之绿,工程造林;修复之绿,疗愈自然;富民之绿,生态“银行”。截至2019年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5.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湿地保护率达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