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农李明祥也开着拖拉机,将捆扎好的树苗送到了货场。李明祥家有7亩多地,全部种种上了栾树、川柏、冬青等各种苗木,苗木的收益加上闲暇时给大户打工的收入,每年能挣5万余元。李明祥一边等着工人往大车上码树,一边笑眯眯地说:“大喇叭到点就响,我们只管埋头种树,有大喇叭,有经纪人,不愁没销路。”
林桥村地处江淮风水岭,上世纪70年代起,就有零星的农户利用分水岭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发展苗木种植。“单打独斗难成气候,要想让林桥苗木不断发展壮大,还得抱团发展。”林桥村党总支书记刘宏燕介绍,该村鼓励支持苗木花卉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带领村民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并于2003年注册“林桥”商标,所有经纪人、合作社、营销点全部以此商标对外宣传和经营,打响林桥苗木品牌。
“乡亲们有干劲,我们村里更要做好服务。”刘宏燕介绍。为了推动苗木产业化发展,该村设立林桥经济人支部,培养了一支500余人的苗木经济人队伍,打通外地销售渠道。利用项目资金,上线电商平台,并给22个村民组安装了66个调频高音喇叭,方便苗农接收苗木收购信息,此外,还根据苗木分布情况,先后修建大型苗木货场一处,小型苗木货场6处,为苗农们销售苗木节省运输、人工费用。
不同于苗木交易市场的人声鼎沸,与交易市场仅一路之隔的来安林桥盆景素材专业合作社里,犹如一片“绿意盎然”的世外桃源。上万株柏树经园艺师精心打造,有的亭亭如盖,有的盘根错节,有的如苍龙摆尾,有的像雄鹰展翅,在阳光下尽显苍健俊逸,清秀古雅。
田间,几名工人熟练地用铁丝将十几公分的小树苗缠绕定型。“这是我们从日本引进的八房真柏,它们长大以后就会修剪成我们刚刚看到的盆景。”负责人顾宣勇介绍,这种树苗扦插以后,一年小苗只能卖20元,但是经过两年整型、修剪,上盆后价格就能达到200多元,经过四年培育修整上盆后价格更是达到1000元左右。
“这个园子,可以说是我们林桥苗木提档升级的实验田。”刘宏艳介绍,近两年,村里把目光瞄准了精品苗木市场,成立来安县林桥盆景素材专业合作社。2020年,村里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将新建成的电商产业园租给合作社使用,让其通过网络直播把盆景销往全国各地,而作为回报,合作社除了每年交纳12万元租金,还承诺长期免费对林桥苗农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帮扶苗农种植“景观树”,打造“盆景园”。“通过艺术加工,苗木价值能增长几十甚至上百倍。差异化、精品化甚至艺术化苗木,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刘宏艳说。
抱团发展路更宽,村两委带领着林桥人甩开膀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奔小康,过上了家家住别墅,户户有轿车的好日子。在村一站式服务中心里,施圣兰正在和老姐妹们聊天,旁边的电子阅览室里,她的小孙女儿在上网查阅着学习资料。“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各种设施也越来越齐,在村里生活真是越来越舒心。”施圣兰说。
随着收入越来越高,追求一个更舒适干净的居住环境成了林桥人的共识。近年来,林桥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乱堆乱放清理、无功能建设拆除,完善雨污管网铺设,完成农村改厕、路灯架设,使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建设兼容老年人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矛盾调解中心等职能的村一站式服务中心,组建村治安巡逻队、志愿服务队等服务队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村服务网络,让村民们生活更加便利、舒心。
多年来,林桥村立足服务群众谋发展,抓队伍、搭平台、强服务,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事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新格局,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安徽省级专业示范村、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并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镇亿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