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壮苗是林业发展的“芯片”,也是绿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70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直属苗圃为首都园林绿化提供了上百亿株良种壮苗,培育出了毛白杨、白皮松等绿化树种,助力一座座荒山秃岭变成“重峦叠嶂,葱郁苍翠”,这些苗圃一直是北京绿化的先锋队、主力军,并在绿化行业成就了一番丰功伟业。
苗木生产,一以贯之
林草种苗是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苗圃发展的主业,新中国成立初期,温泉、南大荒苗圃应运而生,随后蚕种场、天竺苗圃、大东流苗圃、琅山苗圃、黄垡苗圃陆续诞生,为北京市植树造林提供良种壮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北京苗圃在林、果种苗和花卉培育生产方面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70年代初期,南大荒苗圃成功培育出了享誉全国的国光、富士苹果等优质果品,成为苗木种植向荒摊进军的最早范例。70年代中期,大东流苗圃在北京率先开展杨树育苗及其科研。80年代,琅山苗圃率先生产鲜切花,从欧美引进月季优良品种,这是我国首次大批量引进月季新品种,为北京市花卉产业萌芽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90年代,大东流苗圃响应“百万雄杨绿北京”的号召,引进繁育毛白杨,为北京山区提供杨树、侧柏等良种壮苗。琅山苗圃则在北京市率先开展“南花北调,北花南运”,辐射带动了北京和周边省份花卉产业发展,为首都从绿化到美化跨越做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林业局提出了“两个主体”的定位,明确了新时期我国林业工作的思路,国家加大投入,全面实施建设国家、省级种苗示范基地、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
2002年,大东流苗圃获批为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是当时北方最大的优质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累计生产各类优质苗木近4000万株,为北京市荒山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城市绿化提供了大量的优新苗木支持。
2004年,北京市黄垡苗圃启动建设了金叶刺槐等彩叶树种林木良种基地,也是北京市唯一的彩叶树种良种基地,基地收集、引种、示范并繁育了金叶刺槐、金叶国槐等彩叶树种9个品种9万余株,收集保存了216个彩叶树种资源,为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及国家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优质的彩叶树木品种支撑。
2015年,天竺苗圃被纳入平原造林储备用苗基地,大东流苗圃建设“北方落叶乔木繁育基地”。随着首都园林绿化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大东流苗圃开始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型转变,加大北方优质乡土树种资源收集储备。
科技引领,勇当表率
良种壮苗的培育离不开林木种苗科技的发展,局属苗圃70年来孜孜不倦地耕耘在林业科技领域。
七十年代,琅山苗圃就开展了百亩果园滴灌和喷灌、苹果矮化砧试验。八十年代,琅山苗圃率先引种月季新品种,研究开发了鲜切花月季丰产栽培技术,桧柏、扦插繁殖技术、香石竹鲜花保鲜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和鲜切花花泥生产等科研技术。九十年代,黄垡苗圃开创了北京市常绿草坪引种繁育的先河,为实现首都草坪绿期达300天以上提供草坪资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苗圃在林业科技工作中,立足实践、潜心钻研,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大东流苗圃总结推广杨树良种及丰产技术、木本植物花期延迟等先进实用技术经验31项,起草制订北京市地方标准17项,成功研究出反季节芍药控花技术,培育出文冠果“独秀1号”新品种。在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承担北京室内展园展品控花工作,并荣获10项奖项。天竺苗圃则建设了有害生物智慧防控及科普宣教基地,助力绿化科普宣教;建设园林废弃物处理体系,全面提升园林废弃物的利用和生产能力;并开展优良乡土宿根地植物扩繁选育及示范推广,为林下裸露地面生态治理前期研究做准备。
多种经营,多面发展
改革开放后,北京林业系统开展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副养林、全面发展林业经济的工作,苗圃走上了多种经营的道路。
从1980年到1995年,局属苗圃陆续开办企业,营业范围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工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多种领域,成为北京林业重要组成部分,期间累积实现总收入5亿6千余万元。
进入二十一世纪,琅山苗圃、大东流等苗圃开始承揽园林工程。琅山苗圃率先成立北京市环境优美服务公司,翻开了北京专业化绿化美化的新篇章。天竺苗圃围绕新时代北京园林绿化发展大局,加大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绿心工程”等项目。大东流苗圃完成了亚运会景观建设、奥运会的绿化、京承高速绿化改造等绿化工程,为北京市打造出人居和谐的生态空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直属苗圃走过了风雨兼程的七十载,迎来了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苗圃人将继续顽强拼搏、团结奋进,加满油、鼓足劲,凝心聚力谋发展,乘风破浪谱新章。
“首都园林绿化”将陆续推出7个局属苗圃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展现它们在北京绿化中所做的贡献,敬请期待!
采写:唐 宇
编辑、校对:魏 瑶
(本文节选自《绿化与生活》杂志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