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链接 |
春风再次拂过北疆,内蒙古迎来一年中植树的最好时节。
这几天,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青山脚下的自治区党政军义务植树基地人头攒动。大家三五成组,挥锹铲土、扶苗围堰、提水浇灌。春风过处,一棵棵新栽种的稠李、山桃、山杏、丁香等苗木错落有致、迎风挺立。
这是内蒙古义务植树活动的一个现场,也是内蒙古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一个缩影。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来,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怀揣着把绿色植入北疆大地、把希望种进百姓心间的梦想,依托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推动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进程。各地各部门不断拓展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把义务植树与身边增绿、乡村振兴、城市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重点区域绿化等有机结合,取得显著成效。
40年来,内蒙古3.8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总量超过20亿株,累计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800多个。
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是额尔古纳河、嫩江、辽河的源头,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乌珠穆沁五大沙地,生态建设任务艰巨。
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植树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全区大力开展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和身边增绿活动,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全区各地、社会各界植绿爱绿护绿蔚然成风。
内蒙古坚持把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作为重点,与林业重点工程和城镇绿化有机结合,拓展义务植树空间。各地各部门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行业,通过植树、育苗、抚育、管护、认建认养、出工出资、企业捐赠、“门前三包”等尽责方式,履行植树义务。
进入新世纪,内蒙古生态建设进入快车道。2016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造林4736.74万亩,居全国第一,完成重点区域绿化676万亩,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2141个。
既要线下种树,也要线上种树。近年来,内蒙古依托“蚂蚁森林”项目,开创了“互联网+”模式大规模公益造林的先河,防治荒漠化,扶持涉林企业发展,助力当地百姓脱贫增收。
全民义务植树增强了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绿化家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促进了城乡和各行各业的绿化进程。目前,全区森林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7亿亩增加到3.92亿亩,森林覆盖率从7.73%提高到23%,建成国家森林城市5个、国家园林城市10个、国家园林县城13个、国家森林乡村183个。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郭利平
原标题:《内蒙古:植绿于大地 寄望于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