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春天开始,朱村的苗木已经卖出了1000余棵,收入近5万元,这些都是村集体的收入。向城镇朱村其实是个温室蔬菜种植村,村里的居民大多以温室蔬菜大棚种植为生,以大棚黄瓜、辣椒为多,村内基础设施完善,村民生活富裕。村支部书记宋体申是兰陵县“头雁”人才,也是向城镇政府挂职经济副镇长,他按照向城镇党委政府的“灵活多样”的经济发展指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全村实行“边角经济”,虽叫做“边角”,吸金能力却不容小觑,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谓“边角经济”,就是在村里的一些“闲地”,如河沿、沟角、地边、荒坡、路旁,乃至公墓林的所有空闲土地上,种上经济苗木,再向外出售,收入归村集体所有,主要用于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朱村所种的苗木多为黄杨、紫叶李、红叶石楠、高杆女贞、红枫、广玉兰、白玉兰、冬青等,这些苗木易培育、好养护、销路广、适应性强、收益快。宋体申介绍一棵直径为13公分的女贞能卖到400元,而一株养护了七八年的白玉兰则能卖4000元,朱村现在像这种白玉兰还有近100棵,仅这一种白玉兰就能有40万的收益。
向城朱村“边角经济”要追溯到1998年,当时村集体收入少,村内设施也差,怎样增加村集体收入,怎样搞好村庄建设成了村支两委的主要工作任务。看到很多河沟、荒坡上杂草丛生,垃圾满地,村里一致决定把这些边边角角的“废地”上全都种上经济苗木,既能增加经济收入,也能美化村里的环境。说干就干,因村里的人大都是种植蔬菜的一把好手,所以日常的苗木的育苗、管理、养护等工作无需再另雇人员,一个村两委班子足够胜任,所以朱村的村支两委成员从事村集体的苗木管理已经有20多年了。这20年来,历届村两委班子坚定不移的义务管护村集体苗木,不仅每年平均增加了1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还留下了五六十亩的储蓄苗木林,这些还没卖的苗木经济价值就有三四百万元。对于一个村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是一棵棵源源不断卖旧植新的“摇钱树”。
“我们村现在种植的经济苗木大约有60亩,采取的是高低间作栽培,就是一株高树旁栽种一棵矮树,高的卖了再种小的,等小树长起来的时候,原来那棵矮的就又能卖了,如此循环,间作栽植,不仅苗木长得又快又好,收益还高,土地利用率也高。”谈起苗木栽植,宋体申头头是道。因为时间久了,朱村的苗木经济也有了很多的固定客户,同时村两委通过村级工作群、朋友圈等现代媒体手段发布消息,介绍苗木的树龄、价格、特点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前来咨询购买。在2020年收入了12万元,最多的一年收入了60万元,这些收入极大的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主要投资在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中。例如,村里的小广场建设,村里的“户户通”道路工程,除却上级政府给与的补助外,没让群众掏一分钱,全部都由村集体资金支付。
向城镇坚持探索实践空闲土地的合理利用,在全镇范围内实行空闲宅基地的再利用,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的方式,提供服务,获得收益,增加村集体收入,也增强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我们鼓励村级开展形式多样的、灵活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像一些电商、直播带货、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党委政府是一路绿灯的,全方位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向城镇党委书记庄文武这样说道。也正是因为有了各方面的强有力支持,一个村子的发展才会更加迅速。据悉,宋体申书记作为向城镇的“头雁”人才,经常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实践,也正是有了这些经验和实践,有了开阔的眼界,才能与时俱进搞建设、开拓创新求发展,才能让这些“边边角角”、“犄角旮旯”变废为宝,种上摇钱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有钱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