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要知道葡萄是属藤条类植物,一年的生长量很大,少量栽培培养好的树当年就有挂果,但是大型葡萄园基本是第一年成型(第一年的任务是培养枝条以达到预定的架型要求),第二年挂果见产。那么葡萄建园都是选择多大的葡萄苗好呢?
从上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专业的葡萄园建园都是从一年生种苗开始的,通过一年的枝条培养,从而达到架型整枝和培养结果枝的目的!
上图是葡萄苗建园单篱架无主干扇形整型,通过第一年对角选留两个枝条进行培养,1,2米-1,5米打顶,当年自然落叶后20天左右进行修剪,此时葡萄苗修剪要回缩到60-70公分,第二年在两个主蔓上每个枝条对角再各选留两个新枝作为结果枝,原则是“留下不留上,留强不留弱”,每个枝条留一穗果,第二年便有很好的产量,但根据栽培密度(栽培棵数)的不同,产量不是定值!第二年冬剪时,对结果枝根据品种特性合理进行短、中、长稍的修剪,修剪原则是“充分利用架面,合理回缩”,合理回缩修剪是为了防止结果部位逐年上移和控制枝条外移!
上图也是用的比较多的单臂小龙干整型架式,从第一年建园开始也是进行枝条培养!那就有种植朋友可能会问,我直接买高大的葡萄苗,把枝条留住直接成型不是更好吗?但是这么做真的好吗?
一些种植朋友有这种想法实际就有些“急于求成”了,大都也是没有种植管理经验,想着能更省事一些!但是我们说搞农业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就如同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打好地基盖房子和直接平地起高楼肯定不一样,咱们自己培养的枝条是和地下根系一同生长的,所以枝条结实,生长势稳定!而直接用这种高留的苗,在春天萌芽时就会出现萌芽早于生新根的情况,着生的新稍得不到根系上养分充足的供应,就会着生不稳,有时长到10公分左右就开始枯顶!无异于白白浪费金钱和精力!苗木商不修剪是为了让苗子高!大!每年毕竟很多新手建园,这样的苗看起来就好卖,但是却坑苦了很多种植新手。我们说葡萄建园,品种选择是基础,苗子选择也很关键,苗子选不好,就无法谈及后续的管理工作,管理不好自然也难于成园!
葡萄栽培不能“拔苗助长”!葡萄苗的选择则是以无菌、根系鲜活度高、木质化高、芽眼饱满为好,对于扦插苗和嫁接苗的区别之前已经专门探讨过,本文着重分析粗细大小问题。目前有些地区葡萄苗育苗中会用生物激素膨粗催苗,苗子看着很粗但是因为导致枝条旺长,吸收消耗了大量养分,抢夺了花芽的供养,所以往往导致花芽畸形或发育不饱满,比较瘪!这种苗种植户栽下去就不爱长,同时因为是激素催生,木质化不成实,苗木截面中空大,秋栽后蒸发快,更容易被风干,这便是“外强中干”的道理。
那么在成活率上,是不是大苗更容易活呢?这个问题要回到葡萄苗的本身属性来谈,葡萄属藤蔓植物,虽然谈不上是遇水即活这么容易,但是葡萄苗的成活率一般也是非常高的,而且也是非常容易成活,只要别伤到根、缺了水、冻伤,那就没问题!说到这,很多种植朋友又会说,之前买过一批苗成活率很低是为什么?这种情况大致有这么几种:
1、葡萄苗带菌,本身是得了霜霉病非自然落叶的苗子,因为发货苗子都是没叶的,不懂得种植户通过枝条根本看不出来。这种苗子不易活,有时活了长长就又莫名死掉(要排除是霜冻、后期病害导致)。
2、栽培时间不对,比如冬季栽得太晚冻了或者埋土不当被风抽死苗,又或者春栽太晚,苗子都发芽了,外界气温太高,苗子移栽就不易成活。
3、长期存储了的冷库苗不易成活。
说了这么多我始终没讲苗子太细弱苗子不活的问题,那是因为葡萄苗太细弱的确会导致成活难,但是太细弱的苗肉眼可见,种植户一般第一时间就有反应,如上图中的弱苗,是不会去种的!而且即便是这种细弱苗也只是成活率很低,都不会像以上几种情况一样导致大面积死苗情况,更主要是那些苗子问题不会被广大农户留意,所以农户更容易在那几种情况中受损失!(某电商平台夸大介绍,将苗龄错误表示以误导农户,红字为正确的表述方式)
说这么多,根本上讲,葡萄建园葡萄苗的选择“够用”即可,地里长出的东西,受品种特性、生长周期影响,有其该有的大小、粗度就可以了,不要过分去追求多粗多大,花高价买的大苗却对种植无益岂不是徒劳!更何况实际生产中,大树多用于占地苗,多是淘汰苗。说到这还要多说一句,葡萄苗不是机器件,不可能都一样粗细大小,总体质量都能达标就可以了,没有整齐划一!
文中我们讲到苗子原本带菌,得过霜霉病的问题,这一般是考验育苗企业专业水平和管理是否上心的红线,曾有很多种植户买苗就会问我们基地种了多少亩葡萄?品种这么好我们怎么不种?
这首先就没明白种植园主和育苗企业的区别,这就像问一个石材厂怎么不直接去卖房子一样!一个好的育苗企业所培育的苗木种类比较多,往往占地就很大,光管理苗木就要很多工人很多工序,根本没有精力去大面积栽培葡萄,一般都是小面积的试验栽培或者着重栽培一两个品种。相反,大面积栽培葡萄的往往重心在葡萄,很多打着旗号实际自己不育苗只是代办苗木!大面积栽培葡萄也导致没有充足精力管理苗木,病害管理不到位,出的苗子问题就多!以上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敬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