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地被、草坪经营户乐了,苗木生产者却难掩失意。相比之下,多数苗木从业者一直在低迷的市场中大呼“难过”。
不久前,《中国花卉报》记者对全国主要苗木产区进行了一次行情调查,结果显示:多地苗圃经营惨淡,下行压力持续、低迷行情持续、需求走弱、资金困难加剧。
同一市场环境形成两幅截然不同的业者画像,究其原因,多数人把影响因素指向两个关键词:疫情、“两非”整治。
草坪、地被的热销不难理解,一方面是需求的集中释放。去年疫情突发导致各地很多大型活动推迟举办,今年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很多活动和项目集中重启,形成了大量需求,特别是在一些大型活动项目中,草坪、花境植物等一马当先,成为满足各地迅速形成景观需求的不二之选。
另一方面是缺口迅速增大。生产周期相对短的地被、草坪在疫情突发之期减量明显,形成了供应缺口,加上“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的推进,草坪、地被类生产基地整治难度较小、整治效率更快,从而导致缺口迅速显现。疫情、“两非”整治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草坪地被的好行情。
同样的环境和政策影响下,常规绿化苗木市场就没那么幸运了,受阶段性疫情影响,市政园林项目、地产绿化、生态工程明显开工不足、需求不旺,加上“两非”整治下大量“清地苗”“抛售苗”的出现,价格已“乱作一团”,行情自然不好看。
在需求不振、抛售困难、资金短缺的压力下,一部分苗圃已经停止了运转。各地苗木企业倒闭、农户退出种植、苗圃缩减规模等情况屡见不鲜。
应该说,相比地被草坪的风光,常规苗木市场表现糟糕不足为奇。大部分经营者心里很清楚,即便没有“两非”整治工作的推进,苗木行情大概率也好不到哪里去。事实上,早在疫情出现和“两非”整治政策出台前,全国苗木市场“病态”已显、积重难返
长期以来,苗木的结构性过剩严重,去库存压力巨大。除了工程市场的少量需求,大量苗木在苗圃之间周转。盲目扩量、外行加入、虚假繁荣,由此带来的恶果如击鼓传花般一直在业界蔓延。
因此,清醒的经营者已经意识到,“两非”整治加速了苗木产品的结构调整,阻止了苗木市场的“病情恶化”,这给今后市场恢复供需平衡提供了机会,阵痛之后,机遇必然随之而来。
其实,从交易市场的率先调整足以洞察到行业的转型动向。在夏溪花木交易市场的2000多家商户中,经过调整、自我淘汰,生产精品苗木的优质商户比例大幅上升。而在苗木生产层面的调整也是一样,今后的苗圃地里一定是标准化、精品化的苗木,管理者追求精细化将蔚然成风。
虽然这只是全国苗木市场版图中的一个缩影,但是透过夏溪花木市场的交易景象,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后整个苗木市场的走势与方向:供需平衡、质量制胜,这也是企业、行业健康发展的不变铁律。
希望疫情阴霾散去、“两非”整治完成后,苗木从业者都能保持清醒,正视调整,合理规划,满怀热情地拥抱明天。
文章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