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网
当前位置: 597苗木网 » 行业资讯 » 时事新闻 » 正文

30年来浙江全力防治松材线虫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21-10-28 21:51:52 更新时间:2021-10-28 21:52:07   浏览次数:4150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森林保卫战。深秋时节,山头上的满目红枫叶是一道风景,但若是一株松树泛了黄甚至变成红褐色,却不是季节转换
赞助商链接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森林保卫战”。

深秋时节,山头上的满目红枫叶是一道风景,但若是一株松树泛了黄甚至变成红褐色,却不是季节转换的象征,而是一种“病”:松材线虫病。

松树——浙江造林先锋树种,全省松林总面积超过5000万亩,几乎占到全省森林总面积的“半壁江山”。而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立方米,相应地可以多固定1.83吨二氧化碳。前不久,中央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磅文件,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倒下一株松树,往往需要数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才能长回来。自1991年松材线虫入侵宁波象山县以来,和松材线虫的“斗争”,浙江已经持续了30年。

与时间赛跑

让倒下的松树更少一些

一眨眼的工夫,56岁的吴大成就敏捷地蹿上了树冠。在松枝与松枝的缝隙里,他熟练地捆好绳索,队员们拉着这根绳索,朝着松树倾倒的方向施力,不出5分钟,这株松树就被锯断,就地处理。

这是丽水景宁县森林病虫害除治队的日常,记者在澄照乡遇到他们时,这支小分队处理的已经是当天第3株病死树。除治队队长张光金从2009年就带领队员们守护着全县161万亩涉松林地。发现一株染病树,清理一株,从灾情首次在景宁“冒尖”起,这支最多时仅有25人的队伍,阻断了灾害在全县蔓延,让景宁成为全省防治松材线虫病最为有效的区县之一。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传染病,属于外来入侵型森林灾害。一株染病的树如果得不到及时、彻底地清理,很容易蔓延成灾。在2012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主要林木有害生物成灾标准》里,松材线虫病被列在“重要(典型)有害生物”中植物病害的首位。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有害生物成灾的标准是以百分率作为量化指标的,唯独松材线虫病,仅以“松材线虫出现感染病株”寥寥10字的界定和表述,被定性为“灾”。

“一株即成灾”,足见其危害性之大。而浙江的种种举措,则是希望达到“有病不成灾”的目标,让松材线虫病疫情可防可控。这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的冬春季集中清理的防治模式之上,“加码”即死即清的常态化治理模式。

模式的变化,建立在摸清生物规律的基础上。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专家沈元华告诉记者,松材线虫病的致病“元凶”之一松褐天牛喜欢选择健壮的松树取食、补充营养,而在它身上携带的松材线虫则可以让松树快速致死。

“这对入侵组合,打破了自然界系统建立起的天然平衡。”他告诉记者,天牛幼虫寄生在枯死松树上,通常在次年四五月羽化,即死即清模式“上线”后,各地的处置效果有了明显改善。数据显示,经过2020年春季的有效防治,2020年秋季(按照清理时间算,指的是11月到2021年3月),浙江省灾情首次出现“拐点”,清理范围和清理力度都达到30年防治历史之最。

但成片、连片大面积枯死松树现象被有效遏制只算“初步胜利”。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副站长陈卫平告诉记者,过往30年,浙江省的松材线虫病呈现出从东北向西南演进的趋势。根据疫情监测,最先被入侵的浙江东北部,当前疫情的高发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危害程度已大幅减轻,但松林资源更丰富的浙江中部、西南部,未来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浙江西南部的山区地势更高,防治难度会比东北部更大。”他说,松材线虫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可塑性,而浙江省内丰富的松林资源以及自然气候环境,都较适宜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流行,与时间赛跑,依然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浙江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关键之一。

景宁已经构建起一条全民参与、协同发力的防护警戒线,全县303名护林员和积极参与的民众都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眼睛”。景宁县梧桐乡林业工作站站长刘利元最近就接到过3个,都来自同一个村,“举报”的都是同一株树。他很快就去现场勘查取样,汇报到县森林植物检疫站。一旦有确定的灾情,除治队队长张光金的就会响起。

对更多地方而言,浙江省最新推行的林长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地方政府负责制,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被纳入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中,成为林长主要任务中的重要组成。

提升管控“颗粒度”

防治用上数字化利器

防治工作要及时,更要高质量。自浙江1991年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大部分有松林分布的县市都已经发生疫情。

2019年之前,丽水市莲都区的松材线虫病疫情状况连续3年翻番,当地下定决心要彻底扭转防控的不利形势。

丽水是浙江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在此前丽水市发布的《丽水市绿色低碳示范行动方案》中,森林固碳增汇行动成为当地围绕碳达峰体系制定的20项行动之一,而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以及碳汇生态产品交易的创新,前提就是守住森林资源。

要守住生态系统资源,首先需要摸清“家底”。去年5月,莲都区在全省首创“云森防”精密智控综合管理平台,采用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借助无人机和穿梭机,对全区的森林资源进行了细致摸底。

管控“颗粒度”的提升,让病死树的清理工作可以有的放矢。莲都区联城林业工作中心站站长叶明旺说,森林资源普查只有一个月时间,要在这期间爬遍工作站所辖区域内的山林,基本是不可能的。他们之前采用的一种“笨办法”,是在某个区域监测到5株病死树,按照“抽样”树和总面积去估计。现在不同了,每一株病死树的位置都能被定位。

“以往偏远的地方可能很难被发现或清理到位,但去年开始我们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疫情地区,全区划分出三类除治优先区域,再根据搬运距离、离地条件等,划分出A、B、C三个清理难度等级,对高难度、高风险点位的清理工作进行额外补助。至2021年4月底,全区山场清理速度、数量、质量均为历年最高。

引入新技术,以数字赋能防治工作的探索,正在浙江各地开花。在金华永康,当地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林间传感器、地面人工调查等技术,实现了对14万亩松林的全天候监控。在永康市森绿病虫害防治服务部负责人李成实的头盔里,还藏着一块定位芯片,通过GPS留痕技术,每一位除治队员的疫木清理足迹都会被详细记录,而每一辆疫木运输车辆也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我们可以将松材线虫病疫情数据叠加到森林资源一张图中,绘制三色图,实现对疫木的动态管理,进行松材线虫病数据统计分析、疫木消长管理。”永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王政懂说,永康还对疫木清理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而这些数据,都将为编制年度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真正落实到高质量除治,就有可能在两到三年内实现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发生株数的断崖式下跌。”陈卫平说,基于各地的探索,浙江正在打造省级的森防平台,而全省的防治工作,也从粗放、低质量的管控向集约、高质量的全程防控方向转变。

守住风景线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走进宁波奉化的溪口核心景区,古道两旁郁郁葱葱的马尾松林是一道难得的风景。溪口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防虫绿化养护顾问毛岚给记者指了一片区域:2000年,这里曾发现了73株胸径45厘米以上的死松树。而从去年到现在,景区内的砍树记录保持为零。

对各大风景名胜区、重点生态区而言,松材线虫病是不得不防的。以溪口森林公园为例,区域内树龄100年以上松树有80余棵,80年以上的有5000多棵,50年以上的有2万多棵,松林面积占比近八成。一株“中招”,就有可能招致连片灾害,也正因为此,以黄山松著称的安徽黄山景区,多年前开始就挂着“严禁一切松木及其制品进入”的标语。

当然,守护风景线的意义不光在于风景,更在于美丽经济的生发。“景区以松树景观著称,如果松树都病了,景区如何吸引游客?”毛岚说,从2003年起,溪口景区就开始给松树“挂水”了,这就像给人打疫苗一样,重在预防。而2006年以后,溪口景区更进一步,采用综合防治的办法,动用免疫针剂,“请来”以松褐天牛为食的花绒寄甲、肿腿蜂两种生物。

“在全国范围里,浙江是最早开始采用针剂预防松材线虫病的省份。”沈元华告诉记者,药剂起初需要进口,单支售价在50元左右,现在,全省已经培育起一批药企,每支药剂的成本降至10元左右。2017年,浙江还出台了专门的规范管理文件。松树打针有指标、有档案,也有对应的考核奖惩办法,近几年,全省打过“疫苗”的松树,存活率保持在99%以上。

在省内不少已经清理干净的区域,更多阔叶类树木、珍贵树种已经取代曾经的松树,再造一片新绿。但这并不是一个通行的办法。在位于象山县的宁波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岸边山头上团团簇绿。这些矮小的松树是这片风景区防风固沙的主力军,而它们矮小的身姿并不是因为年岁小,而是长在海滨、土层稀薄加上沿海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浙江省,这样的沿海区域有很多,只有松树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存活生长,这些松树一旦染病死去,有些地方就会变成荒山。”陈卫平说,象山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初期,各地还没有相应的防治经验,因此曾遭受很大损失,未来几年,浙江将力求补齐海岛地区防治松材线虫病这块“短板”,守护绿色的海岸线,进一步挖掘海的优势和潜力。

对的持续防治,为的不是浙江一地的“独善其身”,而是关乎全国近9亿亩松林资源的生态安全。在今年9月底召开的2021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长三角一市三省共同签署“沪苏浙皖林业有害生物检疫互认互通联合公告”,即日起,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林业有害生物检疫要求实行“一次提出、一年有效”、检疫登记全覆盖、共用产地检疫清单、共建检疫追溯、共推信用监管等机制。

苏浙皖三省松材线虫病联防联治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区域联防机制,至今仍运行良好,且联防区域联防对象不断扩大。江苏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认互通机制将极大地提高长三角区域林木调运检疫通行效率和检疫监管水平,超过100万户的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将从中受益。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苗木行业图文推荐
苗木行业新闻推荐
赞助商链接
苗木花木类新闻点击排行榜
新闻特别推荐
 
 
APP应用权限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汇款方式 | 付费会员 | 广告介绍 | 网站介绍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597苗木网是中国专业的苗木网站,每天更新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绿化苗木价格, 最新苗木供应信息和最新苗木资讯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04792号 1鲁公网安备 37068502000062号
copyright @ 597苗木网 2019-2026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9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