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围绕高标准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和黄河生态经济带,实施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新建林带2100亩,全面提升46公里沿黄森林风情带面貌。不断擦亮黄河三角洲苗木产业品牌,以黄河文化推动苗木产业内涵不断丰富,突出苗木产业提档升级,推动建设惠民县黄河下游白蜡、国槐林草种质资源库,“皂户李苗木”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地理标志性产品。
“前几年形势好的时候,我们村一电动车树芽到市场上就能卖两万元,村民们都笑称我们这是种的金条。”皂户李镇前找李村党支部书记席在霞笑着说。前找李村在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省派书记和科技人员的带动帮扶下开始种植白杨树,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全村1000多亩地全部了各种树木,村民还到其他乡镇去承包土地种树,“俺村的闺女嫁到别的村也会在婆家种树,相应的管理技术都会传到那里。全村八成村民都买了小轿车,都在城里买了房。”提到这些,村书记席在霞一脸自豪。而这些也成为惠民县皂户李镇苗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苗木产业发展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也与沿黄乡镇艰苦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惠民县清河镇的黄河沿线堤坝位于冲刷一侧,有十公里的沿黄线,其中有一公里形势十分危险。在10月初的黄河防汛工作中,为应对险情,清河镇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连续奋战20多天,连夜组织18辆挖掘机,200余人,构筑起1000米长的两处防汛堤,人工搬运20000多袋沙袋,铺设塑料布对堤坝进行防护,确保了洪水安全过境。“那几天我有次看我的显示跑了40000多步,大多数同志都在20000步以上,这也与高强度的工作有很大关系,虽然第二道坝没用上,但是宁可不用,也不能出现任何问题。”清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石涛说。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沿黄发展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潜力在哪里?我们要和我们的群众、党员代表要做好调研,把我们真正的潜力和基层力量发挥出来,为整个的沿黄保护和开发做好我们的贡献。”石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