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大工程”,增强森林碳汇能力
一是实施高质量水源林工程,开展水源涵养林改造抚育和透光伐抚育12398亩,提高林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洪灾损失、改善水质等生态功能。二是实施彩色林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大岭山、大屏嶂、银瓶山森林公园彩色林建设,种植彩色林318余亩,营造树种多样、层次丰富的三大森林公园彩色林特色景观,近自然森林群落逐步形成。三是实施红树林抚育工程,抚育红树林80亩,推进湿地资源恢复保护,提高林木护堤促淤、净化海水、丰富沿海生物资源的生态作用。四是实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营造抚育生物防火林带299公里,利用林木的特有特性,促进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质量持续改善。
开展“三大活动”,提升城乡生态质量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将义务植树运动与水源涵养林改造、彩色林营造、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景观改造等林业生态工程相结合,与森林城镇、森林乡村等创建工作相融合,进一步增加森林层次,优化森林结构。今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约118万人次,折合植树约354万株。开展森林乡村创建活动,全市4个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推动厚街镇涌口社区、谢岗镇大龙村等5个社区(村)开展创建活动,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开展“送苗下乡”活动,投入162.5万元支持镇村绿化美化,分别向常平、企石等14个镇35个村(社区),提供观花、观叶苗木共6500株,不断增加乡村生态绿量,全面提升城乡森林生态质量。
保护“两大资源”,提高生态支撑能力
一方面保护好森林生态资源,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控5.88万亩;另一方面保护好古树名木资源,开展古树名木挽救复壮以及白蚁防治、树干空洞修补、清除寄生项目,加强对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大力弘扬和谐、绿色、保护、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打造“一片生态屏障”,夯实城市生态容量。以打造林业生态屏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为目标,全方位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全市建立森林公园21个,总面积341平方公里;湿地公园25个,总面积21平方公里。稳步推进凤岗镇天堂围园岭公园、东坑镇月明湖湿地公园、谢岗镇银瓶湖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建设,启动红花油茶市级森林公园首期项目建设,积极申报设立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组织编制湾区绿色中心公园规划。通过一系列的保护和建设措施,进一步保护好东莞自然资源,拓宽城市生态容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优质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支撑东莞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