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森工集团辖区森林面积212.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3.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2.99%,并以公顷蓄积量164立方米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中位居前茅。集团辖区内19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星罗棋布,以长白山森工所辖重点国有林区为核心建设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已成为绿色新地标。
用制度守护绿水青山
为保护辖区森林资源安全,集团严格林地审核审批,制定《长白山森工集团森林资源监管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等规定。近年来,集团所辖区域未发生未批先占、少批多占、不批乱占等现象。为强化森林管护与资源监测数字化建设,集团全面推进“互联网+林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了9个森林资源监测管护系统,构建信息协同共享平台与“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制定了《长白山森工集团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大力推广实施林长制试点,实现国有林区“河长制”全覆盖。
为严格执行森林防火责任制,集团采取细致排查整改隐患、加强野外火源管控、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等措施,不断强化应急处置能力。目前,集团实现了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同时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监测覆盖率达99.96%,有力保证了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
用科学模式建和谐家园
据监测结果显示,延边林区发现至少27只东北虎、42只东北豹,多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麝、梅花鹿等珍稀濒危物种。
为给辖区内野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长白山森工集团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先后建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通过创新实行网络化管理模式,持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清山清套反盗猎专项行动,积极推进人工补饲工作,为东北虎、豹向内陆迁徙、扩散构筑了一条天然的生态廊道。此外,集团辖区内的22604株名木古树得到有效保护,其中树龄3000年的东北红豆杉和350年的美人松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树”。
近年来,珲春林业有限公司大荒沟生态景区等3处被确定为中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白河林业分公司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吉林省首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基地。此外,森林体验国家重点建设基地、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中国最美森林”和“中国森林氧吧”等一批国家级荣誉称号纷纷在这里落户。
用稳健步伐推动产业发展
拥有“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的长白山森工集团,充分利用冰雪资源和世界三大矿泉水源地的优势,构建了以森林旅游为龙头、森林矿泉水为重点、林下特色经济为主体的三大“山水”产业格局。
集团深入挖掘辖区内丰富的森林、湖泊、草原、湿地、峡谷资源,将森林观光、森林康养、森林步道等“山水”和“森林”元素穿成线、连成片、组成团,推出仙峰雪岭等一批森林旅游项目。“以商招商、委托经营”的合作模式,与浙江蔷薇控股集团合作开发的延边仙峰四季度假区,被列为吉林冰雪产业“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与大连宝骏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的长白山雪岭森林生态旅游小镇项目,与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原生态森林体育旅游产业。“十三五”期间,集团建设旅游及相关产业项目33个,累计投资16.99亿元,森林旅游接待游客量300余万人次,年均增长率27.6%。
依托丰富资源,集团重点发展红松果林、林下参等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林下经济产值59.86亿元,林区职工群众创业人数达2.6万人,人均创业性年收入2.3万元。其中,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278名职工集资入股组建延边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桑黄产区,被认定为长白山桑黄中国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国家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用规范管理提升治理水平
长白山森工集团企业管理近年向精细化、科学化、制度化转变,经营行为、管理水平、企业效益等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集团制定了《长白山森工集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等5项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制定修订16项计划投资、财务预算等管理办法,不断规范完善企业制度体系和健全企业管理体制机制。
通过编制《长白山森工集团“补缺口、增积累”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集团累计实现增收节支及活化资金达18亿元。通过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把央企“中林集团”作为对标企业,深入开展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在推进企业法治建设中,集团建立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法治工作体系,全面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现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长白山森工集团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5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企业发展持续向好。通过坚守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外包、用工不外委和“敞开出口、关闭入口”3条红线,确保了林区3万余名职工就业稳定、收入稳定、人心稳定,干部职工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姜洪源)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