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阳朔葡萄镇插旗山村的苗木种植基地村了解到,2021年阳朔县苗木花卉协会葡萄分会销量达到0.86亿,2022年产值将有望突破1个亿,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一年卖出20万棵精品化种植提升竞争力
莫新益是朔县苗木花卉协会葡萄分会的会长,也是阳朔最早种苗木的农民。1999年,莫新盖23岁。“那时候租农民的土地种苗木,农民收租金只收谷子,三担谷子一亩田,我种了6亩多地。”莫新益感慨时光飞逝,20多年前的事他的记忆却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一般。他笑着说,他见证了阳朔苗木产业发展的轨迹。
莫新益告诉记者,阳朔是2000年从湖南引进红檵木,主要销往云南、贵州。红檵木主要用于公园、小区,公路的绿化。“红檵木是在桂林发扬光大的。”莫新益说,桂林种植红檵木有两大优势。一是桂林的水好,使得红檵木的长势好;二是桂林种植红檵木的技术好,能种出精品从而提升竞争力。“从最初引进红檵木这个品种到现今,我们对它的品种进行了改良,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原来是单面红色,现在是双面红色。并且随时技术的提高,在桂林实现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种红檵木,同样大小的红檵木别人卖20元,桂林产的就能买到25元。”言语中莫新益满是自豪。
近年来,葡萄镇多个村庄都在种植红檵木,插旗山村整个村子集中种植红檵木球,据阳朔县苗木花卉协会葡萄分会统计,2021年红檵木的销售额在20万棵,相比上一年增加10%。2021年阳朔县苗木花卉协会葡萄分会苗木产值达到了0.86个亿。莫新益说,按照目前销售状况,以及在种苗木情况,预计2022年产值能突破1个亿。
红檵木已形成产业化发展
记者来到插旗山村时是下雨天,漫步在田间满目都是红檵木。莫新益说,晴天时候田地里是另外一番景象,田间地头都是农户在洒水、运货……“过去我们种苗木都是肩挑背扛,修剪苗木都用大剪刀,现在可大不同了。”他指着田边的钢轨告诉记者,这是专门用于花卉苗木、肥料、种植泥土运输的轨道,一个轨道能实现30亩地范围的苗木运输。记者所在的示范区里有近10个这样的轨道,这些都是政府为支持苗木产业发展免费为农民安装的,这大大提高了农业技术化水平,更为农民节省了生产成本。
正在修剪苗木的一名农民告诉记者,现在他用的电动修剪刀一天能修剪的量比过去翻了4倍,省了不少工。他家里5口人,种了20亩红檵木,家里早就起了小洋房,一年下来有20万元的收益,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但他说这情况在村里还算不上特别好的,现在不少农户家里还安装了智能遥控洒水设备,他计划来年在自家也安装上。
据了解,当地农户种植苗木一般都在20到30亩,种得多的有些能到50多亩。葡萄镇作为阳朔县桂阳十里长廊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为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近年来,政府在园区道路、水利设施等方面都进行了大投入,苗木产业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除了红檵木,柚子树、乌桕树等桂林本地苗木也越来也受欢迎。莫新益说,产业发展得好自然会形成良性的带动作用。
莫新益告诉记者,柚子树开花香,长果子好看,树形美观,近年来很多小区喜欢种柚子树。而在阳朔的兴坪、福利、金宝等地都有种柚子的传统,苗木种植农户变废为宝,收起了柚子树。“大多是废弃果园的柚子树,例如有些柚子树老了不长果了,还有些是农民不再租地,废弃的柚子树。”他说,一棵长势不好的柚子树结果300多斤利润在300元左右,如果是当作苗木卖,利润比卖果品高。据他了解,整个阳朔县一年柚子树的销量约为3000棵。
秋末初冬的桂林人的朋友圈几乎被乌桕滩的红叶刷屏,近年来随着桂林旅游的发展,乌桕树也火了起来。莫新益嗅到了新的商机,他自己花了三年时间培育了2000棵乌桕树,在桂林本地就被一抢而空,而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客商找上门来,他计划接下来扩大种植面积。“乌桕树不仅色彩好看,树种耐寒、耐热,冬季掉叶,四季分明是很好的一种苗木。”他说,一直以来在苗木产业他都是带头人,他相信经过试验后,好的效益还将带领更多的农户种植,将苗木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