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作为首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守望者的特殊的嘉宾,将昆明植物所从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幼苗中挑选的巧家五针松、富民枳、滇桐、华盖木等15个种、95株具有代表性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植在该公园安家。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主任、云南省极小种群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卫邦研究员介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指那些分布地域狭窄或呈间断分布,长期受到自身因素限制和外来因素干扰,呈现出种群退化和数量持续减少,种群及个体数量都极少,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而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昆明植物园从2015年开始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以来,目前已构建4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种群,其中在昆明植物园早期迁地保护的壮丽含笑、华盖木、滇桐、云南金钱槭、萼翅藤、富民枳、漾濞槭等种类已开花结实。
孙卫邦研究员告诉记者,由该所与西华公园合作共建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科普基地,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研究、大众科学普、公众参与科学保护意识的提升增加了又一个新的平台。其目的是在加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与研究,探索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保护与应用,在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科普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意义,传播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和常态化,推动该领域公众科学的发展和全社会保护意识的提升。
西华公园经营科科长段丽莹表示:在公园打造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科普基地,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走进城市进行迁地保护的一次有益尝试。今后将通过开展试验观察、数据采集等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和举行包括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保护成果展、“小手牵大手”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等长期、持续的科普活动,将西华公园打造成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昆明生物多样性展示的一张名片,使之成为引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重要科学传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