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调结构
4月,春意盎然。一走进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翠绿的香樟与洁白的玉兰遥相辉映、葱郁的松枝与红叶石楠交掩依衬……。蓝天白云之下,一幅人在景中游、鸟语花香的画卷栩栩如生。望着错落有致、沁香扑鼻的粉花碧叶,可谁又曾想到?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片干旱的黄土。
年逾七旬的郭大爷至今记忆忧新,脸朝黄土背朝天,种田全靠望天收的日子。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还收不足口粮。由于地势高燥、常年干旱缺水、农作物十种九亏,郭店村村民苦不堪言,不少村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另寻生计。
天道酬勤。九十年代以来,沙洋县积极响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号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大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适时引导纪山镇、五里铺镇、十里铺镇等丘陵地和国省干道沿线,依托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在土壤相对贫瘠、种粮收益差的山岗地、坡陡地、低洼地改粮种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思路一变天地宽。现在的郭店村,昔日的荒芜地已种上了“摇钱树”,亩均产值过万元。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吃了上餐无下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纪山镇等丘陵地区种植花卉苗木能增收致富,那么其他乡镇怎么办呢?
为有序发展,二十一世纪初,沙洋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在充分征求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基础上,及时出台了《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沙洋县207国道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等一揽子的文件,科学引导、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耕则宜、宜林则林,既有效避免了群众“一窝风”的盲目毁田现象,又在有序壮大林业产业的同时守住了耕地保有量。据介绍,截至国家出台遏制“非农化”“非粮化”政策之前的2019年底,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达 20余万亩,粮食产量也实现了“连年增”。
乘势而上扩规模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该县依托十里铺花卉苗木城等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聘请务工、合作分红等方式,网络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截至2021年,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21万亩、种植品种1000余个、年销售花卉苗木1.5亿株以上,建成了全省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十里花木城。
售种的、卖苗的、买树的……一年四季,往返于十里花木城的人络绎不绝。以花为媒、以苗聚商,每年吸纳从事餐饮、信息物流、交通运输、挖树起苗等人员有近万人。一天挖树的保底报酬是300块,老板管一顿午饭,挖一棵树再加3-50块,每天差不多可净挣4-500块。年过花甲的五里铺镇陶场村村民王全锐说。
能人促动。采用“合作社+土地+劳动力”入股方式,鼓励180余家合作社带动农户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实现互赢。这是10公分的香樟,每棵180元,正在指挥装车的沙洋县芹飞苗木合作社法人王喜说:“流转了周边土地2000余亩,网络农户300余人种植香樟、紫薇等苗木,产品远销重庆、上海等地,户均收入近20万元”。
资金撬动。近10年来,该县先后整合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精准灭荒、造林补贴、森林抚育等项目资金4000万元,支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说到补贴,十里铺镇金玉村向辉一脸满足的算了一笔账:从2018年开始种植樟树150亩,国家一次性补贴了3万元,目前,苗木销售收入9900元,4年间亩均增收2475元。
顺势而为增效益
政府搭台,群众唱戏。近年来,该县建设了花卉苗木信息网和林农QQ群,邀请国家林草局樟树工程研究中心及湖北省林科院7名博士开展线上技术指导,实现了林农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专家一对一技术指导的服务。积极组织参加园博会、林展会、苗交会,不断开阔视,学习外地经验;申报“沙洋香樟”地理标识,扩大品牌知名度,畅通市场增收渠道。
科技创新,增收提效。加强与科研机构在新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种植、良种繁育等方面合作,推广 “151”草坪(1户种植5亩草坪,年收入1万元)、“121”色块育苗等模式(1户扦插2亩色块容器苗,年收入1万元),提高经济收入。十里铺镇黎明村郑立松,2014年以来种植红叶石楠、女贞、红继木等高端色块,每年一季,2021年收益达到2400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