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80后“苗”绘乡村新“钱”景
说起这几年自身的变化,高流镇耀南村村民顾会星直言:“天翻地覆!”
2008年,顾会星退伍后,站在人生岔路口,一度面临回乡创业还是留在大城市发展这个问题?迷茫中,顾会星了解到当地政府正鼓励青年回乡创业,再想到家乡的青山绿水和待开发的资源,便决定回乡创业,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村民顾会星说:“当时我就带着全部家当,回到家乡,我们村的苗木产业还是有历史的,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种植的苗木以低端为主,经营模式集中于等苗卖苗,粗放而单一。”
怎么扭转观念、调整产业结构?顾会星决定先探路。2009年,顾会星流转土地近30亩,种上了市场需求极大的高端红枫苗木。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他用3个月跑遍了南方各个种植大省,辗转在各高校、农科院等地。回家后,顾会星精心呵护,通过推广,再结合村上数百名“苗木经纪人”推介,仅一个月,2万棵红枫便一销而空。
“当时候真的很拼,就想着第一年种不好,就总结失败原因,第二年再来,不行再第三年,总有一年能种好,没想到第一年当时就卖了30万,觉得这样的发展思路是没问题的。”顾会星说。
当年,顾会星开始为村民普及苗木知识、市场需求、未来前景,引导他们改良品种。一些村民尝试着改种了几亩地,立刻获得了收益。顾会星的名字慢慢传开了,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村干部:种好“一枝花” 撬动大产业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庄稼,到如今花木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扮靓了乡村,“花样”事业也激活“美丽经济”。
“我们村以前老百姓靠天吃饭,靠传统农业为生,村民们朴实勤恳,为什么不能靠自己双手奋斗起来?当时村里在上个世纪90年代流转了30亩土地,尝试种植花木,让年轻人干起来,学习专业的种植技术,让良地变花田。”高流镇耀南村党总支书记张峰说。
种植好的花木到了上市的时候,为何卖不上好价钱?犯难之际,2019年村两委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把“金钥匙”,来打开集体和群众的"致富锁”,并成立了张庄花木专业合作社,通过分析市场行情走势和供需情况,建议村民改种直径较小的树木,帮助他们打开销路,实现了当年销售量提升30以上。
高流镇耀南村党总支书记张峰说:“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摸索,耀南村花木产业步入正轨,为了方便管理,村里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的方式,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契机,成立了张庄花木专业合作社,目前,在合作社带动下,村里共有300户种植户经营花木产业,带动2000人就业,今年上半年,村集体收入39万元,预计全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6万元。”
“原住民”:一条路的“变迁”到见证乡村蝶变
“花样”事业绽放了“美丽经济”,老百姓的日子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变、乡风文明提升......这些变化村民徐立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记者问及到村子里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徐立贵娓娓道来。
村民徐立贵说:“就是这条路,我们村里的人每天都会走,十几年以前,这条路还是一个弯弯曲曲的小路,当时都很穷,没人会想着修路,能吃饱饭就行,后来村里面做起了花木的生意,这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慢慢的宽了些,再过了几年,水泥路铺上了,我们村里再也不怕下雨天了。”
如今,村民们用自己种植的花木,“扮靓”道路的同时,也扮靓了村庄的环境。今年,耀南村不仅对村内的30条道路进行提档升级,还在道路两边播下了草种,清理了边沟,进行了绿化,共栽植了20000棵苗木,真正让“路与路、路与景、景与景”实现了无缝衔接。
“现在我们村子里的生意越做越大,我也走了这条路30多年,现在的改变,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也见证了我们大家共同奋斗的成果。”村民徐立贵说。
从脱贫致富路,到生态宜居路,耀南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蝶变,创造了“畅、安、美、优”的通行条件,让当地花木产业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来源:新沂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