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网2011年2月27日资讯:时令方在雨水”万物复苏的王屋山,便是一番葱茏景象,远山青峰如黛,近峦翠柏掩映。汽车在济邵高速穿山西进,犹如快艇在碧海沧澜排浪巡行。蓦然,落日熔金下的逶迤山峦,全都披上了红色鳞装,一波一波,一浪一浪,重重叠叠,一望难收。
同车的济源市委书记赵素萍指着满山的鱼鳞坑”告诉我这就进入济邵高速沿线荒山绿化的主战场了停下车来,登上就近的山头。
为子孙造福”
济源市荒山绿化工程,于2008年做出全面规划并分期投入实施。去年春,已高标准完成7575亩绿化任务。去冬挖筑的7784亩“鱼鳞坑”今年农历正月初八开工植树,计划3月底全面完成针阔混交林种植任务。
2月24日傍晚,登上这座山头的时候,绿化专业队正在架设提水管线。浇树的水是从远处用罐车拉来的至少要用水泵经5级抽提才能送到山顶。和一个技术人员握手的时候,发现他手已被山风吹裂,但他却并不在乎,只是憨厚一笑说:为子孙造福啊,这点皴裂哪能算伤。
2006年以来,济源市连续5年坚持大力推进“五大工程”全面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
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干线等沿线荒山全面绿化,打造绿色廊道网络;对各类采矿区实施生态修复,恢复矿区生态;实施生态移民,将愿意移居城镇的深山散居户组织搬迁,对原址采取多种造林方法,恢复植被。山区和丘陵区大力发展薄皮核桃规模种植。共发展薄皮核桃10万亩,植树造林38.73万亩。
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与农村的路、渠、水相结合,高标准实施农田林网建设。5年来共建成农田防护林带286.2公里,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工程。大力开展广场、游园、街道、居住小区等的绿化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宜居绿化环境。目前,中心城区绿地率达37.18%绿化覆盖率达39.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8平方米,荣获了国家园林乡村称号。
村镇绿化工程。因村制宜,采取不同模式在全市538个行政村(居委会)开展生态文明村和生态家园示范村创建活动,共打造绿色家园示范村108个,绿色家园达标村292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176个。已建成3个省级绿化模范镇、4个市级绿化达标镇。
绿色单位建设工程。以市属企业为重点,对企业厂区及其周边1000米以内的范围进行绿化,优化生产环境,推进生态发展。以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为重点,和全民义务植树相结合,着力打造绿色机关。已建成绿色示范机关10个,绿色示范企业5家,绿色示范校园13所。金马焦化获得“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
一个个都是生命”
济源市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8%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42.38%2005年以前,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地已经全部完成了造林,剩余近20万亩均为条件非常差的困难造林地。
充沛估计了存在困难,济源市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理,决心啃下这些硬骨头。整地上,全部采取大鱼鳞坑的形式,前期采取就地采石,打成块状后垒砌鱼鳞坑,后经总结经验,难以采石的地方创新使用玻璃钢制作的育林板来围砌鱼鳞坑。没有土的地方,肩挑手提,从山下运土填进坑中,进行造林。
为了保证造林成活率,济源市把好苗木关,全部用大容器苗,良种壮苗造林;全部采用保水剂,并且引入“铺地盖天”方法,给鱼鳞坑上下铺盖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及树盘杂草争肥争水;济源市要求造林单位必需连续管护3年,保管率完全合格后再付清工程款。之所以这样严格,济源市林业局局长张国鸣说:每一棵小树都是一个生命啊!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济源市委、市政府提出“创新发明,加快转变,强化作风,为民负责”关键,要求各行各业务必坚持求真、务实、重干,所有工作都在具体中突破,具体中深入,具体中落实。2月25日上午,孔山绿化工地看到市林业局几位领导正在现场指导工作,市几个林场都有场长带领专业队参加会战。愚公林场副场长刘金栋说:别看今年天旱,只要真正做到为民负责,这些树苗都能栽活。
由于采取了严格的技术规范,济源市前两年栽植的苗木成活率均达98%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85%合格规范。
要把树种满王屋、太行”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林地权属类型、不同的群众生产习惯、不同林地立地类型等交叉存在实际情况,济源市经过认真调研,采用因势利导、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推动荒山绿化进程。
克井镇枣庙村朱元英带着5个儿子承包了村后坡680多亩荒山,先后投入资金上百万元,全部栽植速生杨、侧柏、核桃树等,使昔日的乱石荒坡变成了绿树葱茏的王莽沟林海公园。朱元英老人说:要把树种满王屋、太行。种不动了还有儿孙哩,现在儿子都已经接上班了锲而不舍的精神,让记者想到挖山不止的北山愚公。
洛阳市吉利区民营企业家鲍战周,年收入300万元。济源市鼓励个人投资荒山绿化的政策机制,吸引他来到大峪镇大奎岭承包了2500亩荒山,已累计投入1500万元栽植核桃、女贞、刺槐等各类苗木。同时积极发展林下饲养,大规模饲养野猪和野鸡。鲍战周说:这才是真正的绿色经济呢!
王屋镇在荒山荒地上栽植速生杨4万余株,管护3年,成活以后,承包给当地村民经营管理,享受林木收益权。大峪镇投资500余万元,完成造林6000余亩。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地分包到农户,群众对此十分欢迎。
针对以前荒山造林工作中存在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惨痛教训,济源市成立了30余个绿化公司,对交通主干道、河渠两岸等重点区域,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造林绿化。各绿化公司中标后,聘请技术指导和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打造了高标准的林业生态工程。
济源市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树立的形象,改善的环境,提高的素质,转变的作风,促进的发展,受益的群众。如今,一个山清水秀、生态文明的绿色济源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激情,意气风发地展示着迷人的魅力。记者 史颂光 本报通讯员 成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