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网2011年3月24日资讯:2009年入秋至2010年春夏之交,云南省遭受了千载难逢的特大旱灾,严峻的旱灾面前,昆明市以抗旱救灾、保生产、保增效为着力点,以鲜切花及园林园艺为重点,全面发展特色花卉、种用花卉、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苗木,科技创新大力推广集约化、规范化、组织化、设施化生产,使市花卉产业在大灾之年得到长足稳步发展,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外销出昆鲜切花42.35亿枝,占总产量的90.1%入口额持续增加,入口总额达7314.45万美元,同比增8.2%
绿化观赏苗木种植面积增94.1%
2010年,昆明市花卉园艺种植面积和产值达17.01万亩和35.1亿元,同比增9.74%和30.97%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上市量为9.2万亩和47亿枝,同比增3.6%和10.1%外销出昆鲜切花42.35亿枝,占总产量的90.1%入口总额7314.45万美元,同比增8.2%绿化观赏苗木增幅创历史之最,种植面积达5.2万亩,同比增94.1%
昆明市蔬菜花卉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去年花卉产销主要特点首先是滇池流域花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新增花卉基地4900亩,效益明显;其次是花卉市场需求与价格坚持平稳水平,鲜切花需求较去年平稳增长,价格回升较快,花卉产值比上年同期增幅较大。目前全市花卉产业出现出由生产者主导、散户种植、自产自销型向由企业、协会、合作社、联合体主导、集约规模、产销联合型转变;以鲜切花为主、品种单一向地方性特色花卉、绿化苗木等多元化格局的转变;生产基地由近郊滇池沿湖向中远郊发展产业园的转变;市场交易方式由生产者与购买商对手交易向由经纪人组合包装集中交易或拍卖交易的转变的发展趋势。
新品种研发效果显著
近些年,昆明市花卉科技研发效果显著,产品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实施的科技措施取得效果。目前杨月季、昆明煜辉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玫瑰、康乃馨、百合、非洲菊等近50个切花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花卉品种自主创新发展上昆明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煜辉花卉在非洲菊优质品种组培苗培育和昆明海宇园艺在玫瑰入口新品种筛选应用研究取得实效。
据了解,全市现已建立了15个示范点开展花卉规范化试验示范,推广辐射区面积3万亩,以点带面推动花卉产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为促进花农和科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提高,昆明市加大培训力度,去年通过举办的20期规范化等各类技术培训班使近3260人受训。
结合治理滇池流域和农业面源污染,花卉上大力提倡无害化生产,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生物肥使用,针对花卉生产中两虫(红蜘蛛、蓟玛)两病(霜霉、灰霉病)严重危害,引进捕食螨释放技术进行试验示范,配套推广生物农药和黄板、兰板的应用,有效地保护生产、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花卉产品质量。目前优质鲜切花比例日益提升,产品质量也有较大改观,昆花”已占据了国内的中高端市场,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步伐也在加快。
记者孙娅 通讯员柏斌报道
名词释义
鲜切花:又称切花,指从活体植株上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用于制作花篮、花束、花环、花圈、瓶插花、壁花,以及胸饰花等花卉装饰的茎、叶、花、果等植物材料。月季,康乃馨,菊花和唐菖蒲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切花。
昆明花卉产业走上体系化轨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昆明市花卉产业的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的产业体系建立形成一定规模。并以园区建设的昆明模式抓紧建设一批花卉产业园,对提升昆明花卉产业将是一个质的飞跃。
目前,昆明花卉大棚设施栽培面积达10.3万亩,建成采后加工处置车间425个、冷库92个、熏蒸库15个,冷键运车26辆。昆明“斗南花卉”成为全国名牌商标享誉海内外。斗南花卉是市场和中国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国内鲜切花集散物流中心。日上市鲜花60多个大类,300多个品种约400600万枝,日成交额350550万元,每天有280余吨花卉通过航空、公路、铁路运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局部入口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
随着昆明花卉产业体系化日渐成熟,昆明花卉产业园区也加快了建设步伐。
依照市委、市政府的布置安排,昆明市将力争取得2013年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举办权为契机,以园区化建设打造亚洲花都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推动“云花”产业第二次腾飞为目标,发展产业集群为方向,积极推进花卉产业园区建设。
据了解,斗南花卉产业园计划作为花博会主会场,目前已经完成规划设计,正在积极推进场馆建设。石林锦苑花卉产业园在石林台湾农民守业园已经完成一期3000亩建设,已产出第一批质量较高的花卉入口国际市场,有10多家企业、科研单位入驻园区,初步体现出产业集群端倪。
由于产业园区集生产、销售、加工、物流、科研于一体,锦苑公司引进30多名大学生进入园区守业,与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经营上开展了花卉冷链物流运输业务,经昆曼公路直接进入泰国,中转国际市场,物流量达1500多万枝,开辟了花卉冷链跨国运输的先例。
记者孙娅 通讯员柏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