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网2011年7月1日讯:北京地区的乡土优良花灌木如大花溲疏、小花溲疏、山梅花、太平花等在北京乡村环境中有良好的适应性,但目前除了植物园和极少局部公园、高等院校校园之外,其他地方都很少见。
自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绿地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绿化水平逐渐上升,然而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北京乡村园林植物应用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不久前的一次绿化普查显示,北京在乡村园林绿化中应用品种达615种(品种)超出国内大多数城市。然而,相关部门在对北京乡村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包括植物物种组成、植物来源、应用频度、数量以及不同园林绿地植物应用现状时发现,乡土植物应用率低;乔、灌、草比例失调;植物配置手法单一;苗木储藏不够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
据2010年北京园林植物应用频度抽样调查统计结果,乔木种类应用频度位于前10位的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体,如油松、国槐、毛白杨、圆柏、臭椿等,应用频度在50%以上的仅有1种,而应用频度在5%以上的多达40种。灌木类应用频度位于前10位的以引进种为主体,如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等,应用频度在50%以上仅2种,应用频度在5%以下的植物为51种;草本地被植物应用频度位于前10位的以适应性较强的野生外地种为主。
由此不难看出:北京园林绿化所应用的乔、灌木植物种类过于集中,仅有几种常用的园林植物被广泛应用,而更多的树种呈现频率过低,很多品种仅应用或保留在植物园及科研单位,推广力度不够;一些耗水较多、管理本钱较高的冷季型草种还在大量应用。一些早已驯化成功的植物却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乡村园林绿化之中。
据相关统计资料,北京已利用的园林绿化树种中,外地植物438种,野生外地种306种,栽培外地种132种,其中乔木类植物的外地种所占比例最低,为46.9%灌木类植物次之,草本类植物的外地种所占比例最高。由此可见,北京乡村园林绿化以栽培应用外地物种为主。但存在以下缺乏:一方面,乔木和灌木类植物作为乡村绿化的主体,乡土树种的应用比例相对较低,特别是野生外地乔木、花灌木物种应用缺乏;另一方面,北京野生草本地被植物种类丰富,而园林绿地管理中,常被当做杂草去除,得不到合理利用。
据了解,虽然野生地被植物驯化利用、新优植物推广工作得到广泛重视,但是存在着成规模可应用种类偏少的问题,从而也凸显出园林苗木储藏不够合理。常呈现设计师选择了树种而在苗圃中找不到苗木的现象,设计师或施工方只能找常见的植物进行替代,最终新优树种得不到推广,乡村植物景观千篇一律。园林植物研发工作相对滞后、植物选种、育种力度缺乏也是园林苗木储藏不够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业内专家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对乡土植物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强批量苗木生产和储备。
很多绿化企业也意识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并逐渐开始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如今,节水类型地被植物山麦冬、诸葛菜等应用面积在逐渐扩大,野生缀花草地植物如紫花地丁、早开堇菜、蒲公英等已经在很多园林绿地中被有意识地保留下来,作为早春地被植物景观,这对于丰富园林景观和增加物种多样性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栀子花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