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院长陆庆轩的带领下,记者亲眼目睹了落叶杂草等变成绿化有机生态肥料的全过程。
走进加工厂的大门,一股浓烈的发酵味扑鼻而来。成堆的枯枝、落叶以及杂草,露天堆在院子里。陆庆轩告诉记者,生产流程可以概括为3个步骤:第一步,把收集的树枝进行一次粉碎后再进行二次粉碎,使其成为直径1毫米左右的颗粒,树叶、杂草可直接粉碎;第二步,把粉碎后的原材料投入分解池中,其厚度在50厘米左右,浇适量的水;第三步,每天进行1.5小时以上的搅拌,并定期加入有机垃圾。
这样,经过10天左右的时间,分解池中的原材料经过分解,就变成黑褐色的成品了,将成品晾干后装袋入库即可使用。
目前,一条“绿色覆盖基质”生产线只需要一座不太大的厂房、一台大型的粉碎机、一台小一点的粉碎机以及搅拌的机器、烘干房和为数不多的工人。
这种“生态肥料”可以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差,防止土壤硬化板结,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当覆盖物分解时,可以增强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
据统计,沈阳市目前有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约1.2万公顷,每公顷绿地每年可产生修剪下的树枝和落叶约0.8吨至1吨。按此计算,沈阳每年可产生园林垃圾约合1万吨至1.2万吨。“如果园林垃圾全部用来生产绿色覆盖基质的话,保守估算,沈阳每年可节约垃圾运输处理费用150万元,可减少施肥费用50万元至60万元。”
目前,在沈阳市浑南新区、万柳塘路绿化带、南顺城路绿化带等处,都能看到这种绿化肥料。市园科院已和于洪区达成协议,将建一座生产绿色覆盖基质的生产车间,同时于洪区将大面积使用这种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