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树,是文成县县树,与之相应的红枫古道,见证了文成县千百年来的发展史。这22棵龙川岭(又名五十二岭)上的枫香树,位于新56省道接南田公路工程2标段的主入口。“去年9月进场施工后,就发现了枫香树‘阻路’的情况。”施工方管理人员冯雪臧告诉记者,按工程指挥部要求,施工队必须避开枫香树,另选址铺设施工便道,主干道路基挡墙的建设由此被拖了半年之久。施工队还修改了建设方案,将便道外移20多米,桥梁预制场也进行内移,为此多支出了近百万元。
据了解,去年底,文成县多个部门已会同浙江省林学院的林业专家,对这22株枫香树逐一进行考察,并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3套方案。连日来,经文成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监察局、林业局、交通局、旅游局、文化局、大峃镇、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等多方会审论证,初定采取第三个方案。由浙江林学院负责施工,计划20天内完成22株枫香树移植,并在两年养护期限内,确保整体成活率达70%以上。
树
“红枫古道,江南少有;存之不易,堪称佳景。”早在1998年,红枫古道就曾引来著名风景专家、北大教授谢凝高的盛赞。文成境内现存较为完好的红枫古道60余条,枫香树共计3000多棵。这22株枫香树的胸径达30厘米至60厘米,树龄估计超百年,均是该县林业部门登记在册的枫香古树。
随着近几年“万种枫情节”等活动的兴起,每到霜天红叶,各地游客会慕名而来,最盛一季曾达17.1万人次。而一年四季,条条古道已成为山城百姓的“绿色健身器”,每天都有上百人登山锻炼。当地更是涌现出数万名自发保护红枫古道的“爱枫人士”,枫香树也于2009年被命名为文成县树。
处置方案
方案一:造高架跨过龙川岭,高架需绕行1.5公里,红枫古道保持原状,增加投资概算约2000多万元。缺点:对于欠发达县文成来说,增加投资将加重财政负担,且施工难度较大。
方案二:修改原道路规划,开挖一段路基,增加一幅路面,新建道路尽可能避开枫香树,需增加投资概算约1000万元。缺点:加重财政负担,且施工难度大。
方案三:将22株枫香树就近移植,道路按原规划进行施工,移植经费约60万元。缺点:缺乏古树移植的技术保障,成活率成疑。
路
新56省道接南田公路工程,系省重点工程,是文成县西北向的交通“大动脉”。该工程总投资约6.05亿元,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于2010年12月开工,计划于2013年年底建成。道路建成后,文成县西北部南田镇、百丈漈镇的数万群众,将告别“山路十八弯”的现状,驱车到县城仅需半小时车程。不仅如此,文成县西北部的刘基庙、百丈漈等旅游景区,将一并纳入“全县半小时交通圈”。
该工程进场施工以来,受到沿线百姓的普遍拥护,几乎实现“零障碍”施工。
“爱枫人语”
文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建忠:红枫古道承载着全县百姓的心灵寄托,是文成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保护红枫古道,谁都是业主,谁都有责任。在全县大发展大建设的当下,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文成县交通局局长季建明:要找最好的专家,哪怕是私人园艺场主,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枫香树的高成活率。今后全县道路规划,哪怕是一棵古树,一处古迹,都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
文成县县府办副主任朱昌乐:要尽可能实现局部优化,22株枫香树能不移则不移。要尽可能提高成活率。要尽可能把移植的古枫香成景。尽可能借助古枫香树引起全县百姓对保护红枫古道的关注和监督。
文成县大众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雄兵:红枫古道打破了文成冬季旅游的“冬眠”局面,是近年来的一大旅游热点。外地游客对高大挺拔、红红火火的枫香古树更是赞赏有加。这批枫香树移植必须慎之又慎。
网友“疯狂赛车”:文成县龙川岭红枫古道堪称经典,古红枫是祖先留给我们唯一“拿得出手”的瑰宝。
文成县摄影爱好者徐铭:红枫古道可以说是文成摄影爱好者的取景胜地,也是文成百姓一年四季登山锻炼的“健身器”。出现这样的矛盾,让我们很心痛。
记者手记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我们喊了多年的口号。令人欣喜的是,这条开进大山的民生之路,更多地关注了民声。这里的民声,既包括西北山区群众渴望造路的呼声,也包含民间爱枫人士强化保护的诉求。政府部门的行动力,在这一事件中尤其值得称道。而两者的结合,势必会促成一个让广大老百姓满意的结局。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小了讲,是文成“宜游宜居小康县”建设的题中之意,从大了讲,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大发展大建设热潮中,是否还有类似的“枫香树”,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又有多少本该摆上台面的矛盾,因主管部门的遮遮掩掩而被“毁尸灭迹”?
发展与保护的错位必然存在。我们呼吁,少一些武断、多一些论证,少一些遮掩、多一些透明。老百姓希望看到的,是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是统筹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友好型发展。为子孙后代想想,莫让现在的发展,为后人所诟病。 仙人球怎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