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年研究,很多发达国家林业工作者认为,近自然异龄混交林是关注环境保护时代的将生态和经济最佳结合的森林类型。2016年底,中国林科院侯元兆研究员也提出:“未来属于近自然异龄混交林”。
什么是近自然异龄混交林?
顾名思义就是不同树种、不同年龄组成的近自然生长状态的山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含义:
一是以乡土树种为主,建立良好的生态基础;
二是多树种混交,可以是针阔混交、不同针叶树种的混交,或者不同阔叶树种的混交,当前造林绿化树种过于单一,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营造,树种丰富度亟待提高;
三是树木群体异龄化,即在同一树种群体里,有老龄、中龄、幼龄等不同年龄的树,就像一个多代同堂的植物大家庭;
四是这样的结构必然是复层的,有高、中、低等多个林层。林分里的部分树木成熟了,可采伐利用,腾出的位置,小的树木会填充起来。像一个社会机构,老的退休,年轻人补充进来,以此机制永葆活力;
五是近自然的经营模式,就是有意识地(必要时人工促进)让植被自然生长,减少人工干预,让树木通过自由竞争生长,依靠枯枝落叶自肥土壤,依靠生态系统自身涵水满足蒸腾,形成自给自足、自然更替的生态体系。
近自然林的优越性
第一:异龄混交林没有经营周期,一旦建成,这个森林植被就是永久性的;
第二:不存在林木衰退,林分的活力永远处于高峰期;
第三:由单株树的经营周期取代了整体林分的轮伐期。从理论上讲,每隔几年都可以有木材收益;
第四:森林生态系统依靠自然力运转,人主要是在个别情况下采取微调措施,规避自然力的负能量,因此经营成本很低;
第五:由于林分是适应当地环境的,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最强,风险最低;
第六:与人工林相反,近自然异龄混交林具备一切自育功能:自育土壤,自育水源,自育肥素,自育抗性,自育更新;
第七:近自然异龄混交林,它的生态位比较饱和,一般都有多个林冠层。换句话讲,它是垂直郁闭的(人工纯林只是水平郁闭)。因此,它的生物量可以达到最大化,生态功能也可以达到最大化。
第八:从经济角度看,较之于传统经营模式,近自然异龄混交林最能实现短期效益,它实际上就是由无数个三五年短伐期构成的。
第九:它更多的是为人类服务,很少麻烦人类。
近自然林对苗木的需求
2017年雄安新区确定后,相关部门在雄安新区首个造林项目中提出:建设异龄复层混交近自然的千年秀林,在国内苗木行业引起巨大反响。
熟悉苗木产业发展的人都知道我国的苗木市场需求总是随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如80年代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以果苗为主的苗木业;本世纪初施行的国土绿化政策带动速生丰产林;近十年来的城市化则带来园林绿化苗的大发展。
在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随着国家新一轮国土绿化政策的实施,相信造林绿化树种将迎来较大需求。从近自然林的特点来看,其对未来的造林绿化苗木可能会有以下影响:
1.多功能乡土树种将会取代速生丰产树种
近自然林意味着造林绿化从景观、生态、经济的单一用途林向生态、景观、经济价值并举,不同地区侧重不同的多功能林转变。因此,除了常用的景观树种之外,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显著的乡土树种很有可能会产生新需求。
近自然林注重本地植物群落生境类型,对建群树种和主要伴生树种应用量大。如华北地区,油松与麻栎、槲栎等栎类、元宝枫等树种常混交,其将成为当地近自然林建设的主要树种。
2.从截干苗到原冠苗转变
城市化进城对绿化苗木的需求依然旺盛,当前苗木存圃也空前巨大,但是符合要求的苗木却少之又少。因为城市景观建设的生态化发展对苗木的形态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苗圃生产经营依然没有发生转变。
当前,苗圃生产多为截干苗,因为截干苗具有生长快、树冠成形快、培养简单等优点,适于粗放式的苗圃的管理,再加上移栽成活率高,长期以来被大量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但从长期的绿化效果来看,截干苗的劣势日渐凸显,截干苗因树体结构差、荷载小,容易在冰雪、病虫害、大风等自然灾害中劈裂断枝,不仅给城市绿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造林用苗市场,截干苗由于树干高度限制难以成材、森林蓄积量低、生态效应相对较低等问题,也难以得到大量运用。
近自然林建设对原冠苗的需求将逐步增加,在发达国家,原生冠苗约占80%以上,是市场的主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原冠苗必将取代截干苗成为我国园林苗木的主流。
3.近自然林经营周期长,注重培养大径级的珍贵树种
近自然林的经营多采取培养目标树、择伐的方式,除干扰木和一般树木外,培育周期在数十年以上。因此,近自然林多选择长寿的珍贵用材林树种。据报道,在德国3棵栎类原木可以换购一辆宝马轿车。在我国发展珍贵用材林,可以参考国家林业局2017年发布的《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
推荐阅读:夹竹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