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单位上班的潘老伯为补贴家用,承包了村里近20亩土地,专门种植丹桂等各类苗木。“早晨五点就起来到田里忙活,下班时间继续到田地里干到八点,成品苗木就搬去老伴开的花店里卖。”潘大伯说,种植苗木的前些年,收益不错,但近年来市场萎缩,这批树苗几乎无人问津,种植规模也从20亩缩减到现在的9亩地。
当天,记者在潘大伯的苗木场里看到,这里种植着丹桂、冬青、苏铁等10来种绿化植物。“龟甲冬青有500多株、铁树有200来株、桂花超过500株,这些都卖不掉,我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这些苗木也打理不动了!”谈话间,潘大伯流露出忧虑的神色。
潘大伯说,当年为种植苗木,他特地赶到福建、萧山、海宁等地精选优质树苗,光选种培育就投入了87万元。
这几年来,苗木场的土地租金、除草剂、施肥等方面的投入,每年要两万元。“我的退休金只有几千元一个月,老伴则没有退休金,而且我们俩身体都不好,都是药罐子。”潘大伯说,他的两个儿子都有工作,帮不上忙,因此希望将苗木场尽快低价转让出去。
推荐阅读:旱柳